文字|特里斯塔几小时前,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一名毕业生进入教学培训项目的消息引起热议。要知道,北大数学学院堪称中国数学界天才的聚集地。它云集了各省的尖子生,是数学爱好者心中的一座圣殿。然而,该学院直接就业的32名毕业生中,实际进入教育行业的有14人。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遗憾。名校声誉受损,顶尖人才被淹没,令人唏嘘不已。但如果我们放开视野,放眼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在当前的环境下,顶尖大学的学生涌入教育行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01 说到哪个国家的名校毕业生最有兴趣进入教育领域毫无疑问,英国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剑桥大学的学生。作为英国顶尖大学之一,剑桥大学培养了无数科学家、学者和思想家,其中包括12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每年都有很大比例的学校毕业生选择进入教育领域。 2022-23学年,有2,947名剑桥学生在毕业后15个月内工作或继续深造,其中57.4%找到了工作。在职业选择方面,教育专业人士最受欢迎,共有182人,其次是普通从业者,有143人,程序员和软件开发人员有133人。从行业分布来看,剔除就业方向不明确的206名毕业生后,教育从业人员共有520人,占比最高。这520人中,大学306人,中学141人,其他教育73人教育服务岗位。也就是说,教育行业几乎成为了剑桥毕业生的首选。对比北大数学学院,32名毕业生中有14人进入教育行业,其中8人在教育培训机构工作,6人在公立和私立学校任教。两者几乎是一样的。更有趣的是,调查显示,有1137人选择了目前的工作,因为它符合他们的兴趣,并且与他们的职业规划完美契合。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牛津大学。官网数据显示,近80%的牛津硕士毕业生找到了全职工作,其中45.8%在教育行业工作。几乎一半的毕业生进入教育领域。其他行业,如科学研究与开发占13.6%,医疗保健占7.3%,计算机和咨询占5.6%。可以明显看出,教育行业已经将其他行业推向悬崖。英国其他G5学校的情况也类似。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选择教育的毕业生最多,占15%;大学教育行业伦敦学院排名第二,占比13.8%,仅次于健康和社会护理;帝国理工学院虽然以理工科闻名,但教育行业也进入前十,排名第7。不仅英国如此,美国也是如此,名校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进入教育行业。近年来耶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金融/保险/房地产位列第一,但教育行业紧随其后,占比15.9%。常春藤盟校达特茅斯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有1920人将教育作为第二选择,占比11.9%;还有 1 of 已毕业的毕业生。 205人进入教育领域。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布朗等学校的毕业生中约有3%至6%从事教育工作。镜头回到中国香港,香港第八大学的部分毕业生也选择了教育行业。香港大学2023年就业调查数据显示,3065名本科毕业生中有16.5%进入教育行业。这是第三大就业方向,并且同比呈现上升趋势。其余在教育领域工作的人数香港科技大学占8.5%(第三大),香港岭南大学也占19.8%(第二大),香港浸会大学也有25.50%,也是第二大就业领域。因此,名校毕业生涌入教育赛道并非现象是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独有的。教育行业对世界各地的高学历人才具有吸引力。 02 名校留学生涌入教育行业,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是他们的重要目的地。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海归留学洞察报告》显示,教育/培训/学术是海归的优先选择,甚至超过了互联网、咨询等热门行业。在国内,进入传统学校系统仍然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这个种族是稳定而高贵的,也有使命感和归属感。现在,为了吸引外国学生或国际交换生,国内许多大学开设了各种国际学院和国际学生项目。具有语言优势和理解力的名校归来者多元文化主义自然成为热门商品。例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务处今年正在招聘留学生项目特管人员,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正在招聘学术专家,中国传媒大学留学生事务中心正在向留学生伸出橄榄枝。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急需人才。在中学阶段尤其如此。 mga国际学校或国际部几乎是名校国际学生的聚集地。随着外籍教师的消失,以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孩子出国留学,有留学背景的毕业生往往会在招聘中得到优先考虑。贝塞斯达学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今年,学校不仅招聘各科教师本科生年薪20万以上,博士生年薪可达59万以上。这样的薪资水平在整个国际教育圈里是最好的之一,甚至可以超过很多南开的学校。巴塞斯的在职教学人员包括哈佛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去年,基地总部——爱升国际学校集团也在美国启动了全球招聘,分布在哈佛、宾夕法尼亚、哥伦比亚和纽约大学,招聘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的教师和中文教师。这种高薪招人的招聘计划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吸引了大量美国、英国名牌大学的学生前来应聘。教育行业在国外工作时,stry 很受欢迎。以英国为例,牛津剑桥毕业生为何选择教育行业?由于英国需要大量的教育专业人士。到 2035 年,英国将需要超过 1100 万毕业生来填补 STEM、教学、教育和卫生领域的职位。职位空缺,仅教学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就高达100万。英国教育界也热衷于争夺中国人才。例如,曼彻斯特大学正在招聘汉语教学岗位,要求汉语接近母语水平,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估,同时还提供工作许可。工资每年37000到45000英镑,约合人民币30000到40万元,属于兼职职位。私立学校也青睐中国教师,但竞争也很激烈。已经有网友分享了申请中文教师岗位时的情况在英国,一个职位会收到 60 多份简历,而科学或西班牙语教师通常只有十几个人竞争。除了教学岗位外,许多英国大学和私立学校还招聘教育营销和咨询人才,主要负责招生、运营社交媒体、对接合作项目、组织演讲等。这是因为中国学生是英国国际学生的主要来源,市场需要了解中国家庭的人才。例如,伦敦大学学院正在招聘一名高级联络兼招生总监,负责东亚地区的社交媒体运营,并帮助学校实现招生目标。年薪从4.3万英镑到5.2万英镑不等,接近50万元人民币。除学校外,教育机构还包括教育培训、留学机构、教育科技尤其是教育科技公司,处于市场前沿,能够接触到最新的需求和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内容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特别适合热爱创新、能解决问题的名校毕业生。 03 名校毕业生出国担任导师、留学顾问的人数也在慢慢增加,这与市场的快速扩张有关。我们先来说说教学。一份报告预测,从2025年到2029年,仅课外辅导的市场规模就将增长1300亿美元,其中包括SAT、ACT、GRE以及高中和大学入学考试。双减后,虽然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减少,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并未减少。尤其是高收入家庭更看重更加隐蔽和个性化的形式家教成为救命稻草,名牌大学留学生成了他们争抢的稀缺“资源”。高收入家庭选择名校学生不仅看重学术能力,更看重其带来的附加值,包括跨文化视角、名校的真实体验、更地道的语言表达等。正如哈佛大学毕业生布莱斯·格罗斯伯格在《我在上东区辅导》一书中所展示的那样,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而更像是学术规划者和大学辅导员的结合体。还有一些富裕家庭,聘请家教的标准只有一个:学历必须闪亮。 《失业名校毕业生日记》的作者马修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未能找到工作,成为了富人子弟的家庭教师。许多雇主都热衷于仰仗Mateo名校的声誉,希望将孩子送入英国顶尖大学。从国际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学时间自由、收入高,而且不必涉足传统职场。即使他们还没有毕业,有些人通过教学赚的钱比通过正式工作赚的钱还要多。 CNBC此前曾报道过一名亚裔学生Chloe Tan,在上中学后就读于上海国际学校,开始了自己的家教生意,每小时收费67美元。进入芝加哥大学后,他每年教学生的收入接近6万美元,相当于一年人民币40万元左右。还有一位同学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做大量金融工作的同时,他还在线教授A-level数学,每小时收费600-800元。更神奇的是还有很多学生这些学校是依靠教学来获得经验和声誉的学校。毕业后,他们直接加入新东方这样的教育巨头,或者干脆自己开办机构。这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趋势:出国留学正在变得更加高端和精英化。 2025年全球留学机构市场规模为267.1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至527.5亿美元。为什么增长如此之快?原因之一是出国留学有很多选择。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新西兰等多国联合申请日趋普遍,服务机构也需要相应升级。这些机构也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有网站统计2023年中国新增留学机构,二线、三线城市占比46%,超越一线、三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如今,出国留学的家庭变得更加消息灵通。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选择学校、决定专业、然后提交申请,而是获得真正好的成绩。也催生了一大批精英顾问,尤其是年轻留学生、美国高中生、英国G5学生等小众领域的顾问。名校毕业生自己走一遍申请流程,了解名校的录取偏好和录取逻辑,选拔精英需要哪些技巧,如何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论文。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受追捧的顾问。组织也愿意提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还允许远程办公、弹性工作,自由度很高。此外,行业内还有另一种典型的发展路径。如今,许多知名的留学领事行业内的创业者或创始人在学生时期就开始担任导师、语言培训或文档撰写者,积累了最初的客户和声誉。毕业后,他们直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或咨询公司,全面了解高端留学。他们不仅送孩子上学府,还实现了事业和财富的自由。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政策变化迅速。一些名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独立导师。他们依靠专业的内容和真实的案例来吸引家长。另一方面,与拥有流水线的大型机构相比,家长更信任他们。 04 大家对于名校学生流向教育行业的看法还是比较温和的。有些人乐观地认为这是某种精英的评论。毕竟,凭借他们的学术背景和成功经验,学习名校的老师可以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准确高效的指导,帮助他们进入更好的学校,形成良性循环。但也有不少人反对。花费大量资源培养顶尖人才,最后出国培训或留学,是否是一种人才浪费?甚至有人直言,这是教育的悲剧。大家都更喜欢名牌大学的学生去做科研、开发技术,而不是回来继续在跑道上奔跑。这种现象也可能拉大教育差距,有经济实力的家庭花高价聘请名校学生经营小厨房,但普通家庭却无力承担,军备竞赛以一种隐蔽且昂贵的方式持续进行。现在下来吧。甚至有人质疑这些名校学生的教学能力。知道如何学习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教书,尤其是在内部公立学校。名校的光环能否带来真正的教育成果,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但随着不同声音的碰撞和工作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多数人的观点逐渐变得更加务实和多元化。例如,一位毕业于剑桥大学的网友分享了他的故事。他的主要工作是在一家美国领先公司从事运筹学工作,副业是经营一家小型留学工作室。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额外的收入,还帮助很多在牛津剑桥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赚取了丰厚的生活费用,实现了知识变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名校毕业生认为,靠自己(或孩子)的真实能力赚钱与此无关。虽然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和大型科技公司很有吸引力,但它们也可能伴随着高压、复杂的人际交往。最终人际关系,甚至职业倦怠。相反,脚踏实地从事教育,逐步积累专业技能,为客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也是一条扎实而充实的道路。这种观念的转变也让很多人意识到,无论进入哪个行业、哪个公司,工作都是实现自我价值、维持生活的重要途径。所有选择的关键在于,如果它适合你,你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维持成长,并从中获得意义。名校的混搭不应该成为选择的束缚和负担。个人兴趣和真实能力可能值得更多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校园风采
>校区风采 震惊! 60% 的剑桥毕业生进入教育培训?大批中产子弟重返教师岗位……
2025-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