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发文:杨先生走的时候一定很高兴。他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我很幸运能和他一起工作很多年。 2025年10月18日翁帆的告别:一张涵盖54年的答卷。杨振宁在103岁时安详地去世了。当比他小54岁的遗孀翁帆在社交媒体上写下这段文字时,评论区立刻分成了两个世界——有的感动“公司是最长的爱情告白”,有的则嘲讽“演技比科研更值得获奖”。这段饱受争议19年的婚姻,终于在生与死的边界前面临最残酷的公开审判。翁帆所说的“答卷”,大概包括这些数字: 20年:杨振宁婚后发表学术论文13篇,主编科技书籍4本。 2.1亿美元:为清华研究院筹集37项科研经费或深造:他坐在轮椅上听学术讲座,直到98岁,一位清华教授透露:“杨先生近年几乎失聪,这些都是翁帆在他耳边喊着讨论论文。”问“老少皆迷名利”的人可能不知道,翁帆悄悄归还了杨振宁遗嘱中的房产赠与。 2004年这段婚姻被曝光时,舆论风暴比学术争议更激烈:网友们创造了一个“年龄计算器”,并调侃“翁帆出生时杨振宁是中科院院士”。八卦杂志偷拍两人牵手的照片,标题是“祖孙爱情的物理公式”,甚至有人说翁帆的《婚前日记》,讲授“心机优越”的故事,但很少有人提及:他帮杨振宁念《庄子》,他帮杨振宁编排e《黎明集》手稿。疫情隔离期间,百岁老人用英文给她写了一首情诗,她将其翻译成七韵作为礼物。这段婚姻与杨研振宁十分相似。研究粒子——越用道德显微镜观察,就越复杂:支持者引用杨澜的采访:“他们的精神共鸣已经超越了肉体关系”,反对者则挖出2006年杨振宁的采访:“如果我离开,我支持翁帆再婚。”吃瓜派盯着翁帆。对比一下范冰冰素颜的照片:“我二十年了都没老,我怕是吸阳气了。”普林斯顿大学曾对“爱情年”进行过一项研究,结论是:“智商极高的群体的情感模式往往会打破社交时钟”。在杨振宁的学术成就面前,这段婚姻或许只是一个注脚。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在他生命的 1/5 里,他是一个人形助听器和一个活生生的备忘录。青春19年的她,已经成为“科学寡妇”和“网红老婆”的叠加。翁帆2011年翻译的《晨集》序言中写道:“有些选择不需要理解,只需要尊重。”你对此有何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翁帆发文纪念已故丈夫杨振宁!婚姻争议持续,夫妻关系细节曝光
2025-10-20
